一种对待音MAD的新观念:创造关系

*在现存的音MAD观下延续,对之前的共识不会做过多解释
*只是一个新观念,和定义、解释无关,旨在带来启发,如果能增添视角就很好了!
*有些是和FFFanwen讨论出的观点,也一并收编,以及之前在写其他东西的时候咨询了owatax哥和其他很多日本前辈,获得了很多帮助
*很想单刀直入直接抛出一个结果,但很可能不好理解,所以我还是娓娓道来吧

现在,屏幕前的你是如何思考“音MAD是什么”的呢?嗯,当然不需要回答,但如果大家能跟着一起思考就再好不过了。

不过仔细想的话,这个问题实际上相当复杂。因为“是什么”不仅涉及音MAD的功能,还包括其存在的基础——即“音MAD”这一名词本身所承载的内容(如兴趣爱好、文化群体、制作形式等)也在不断变化……我们先不考虑其限定条件,单论“音MAD是XXXX的YYYY”这样的定义性语段的话,作为主语补语的“YYYY”其实也很重要。

通常,大家会说音MAD是一种制作形式,比如,“音MAD是一种通过XXXX来XXXX的制作形式”。然而,即使是“制作形式”这个共识,如果从学术角度深入探讨,可能也需要重新审视。不过,在这里我们暂时以“音MAD是一种制作形式”为前提,具体的修改会在最后提及。现在更重要的是定义中的“XXXX”。

那么,音MAD是一种“什么”的制作形式呢?我听到过许许多多的答案,也相信大家听过更多的答案。目前,在BILIBILI,最新的共识说音MAD“是一种以二次创作为主,强烈注重音视结合,以剪辑媒体片段来创造新内容的创作形式”。乍一看已经很合理了,但仔细思考后,貌似还是很有“含糊不清”的问题存在,涵盖域不那么准确,可能会包含不属于音MAD的视频,或者排除本应算作音MAD的作品。而且最关键的是,还是说不清本源性质的东西,更像是从表象推演出来的结果。

上面这些,大概是我两三年前的观点了,期间一直有新的想法酝酿。直到前段时间,在地铁出站回家的通勤路上,脑子里突然冒出了一个问题,“为什么有些MV很像音MAD,而有些不像,并且通常不像的少了很多趣味?” 在这之后,又想到“很少有MV的音乐作者,专门为了视频作者的演出,去给他们添加音效和额外的内容”这一点(当然,例外是存在的,在DVNO这支MV中,音乐制作人与视频创作者一起制作了音效,加入了原曲中没有的声音,还通过直接改变原曲的音域来演绎太空场景,这非常新鲜)。

之前BaN长哥对我说,他可能会给不熟悉音MAD的人解释音MAD为“音乐的变形”,而欧美那边YTPMV/YTP的WIKI上,解释这些形式是一种“视频REMIX”…可能有些模棱两可,但通过对比“音乐制作者不为MV添加音效”的想法和这些判断,我找到了音MAD中存在的不同之处,这也引发了我对音MAD的进一步思考。

为什么从音乐或者视频出发,说音MAD是一种“音乐”或“视频”的XXXX很奇怪呢…? 那正是因为,音MAD那种音视频的关联性质,是“音频”和“视频”在互动,在打架,在互相拥抱或互相对付…它们有种关系,而这种关系是相互作用、碰撞和博弈的,是能产生拉扯感的互动性。无论从音还是视出发,这种趣味都会丧失。

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发现,对音MAD这件事物的把握已经从点变为线了,重要的不是事物本身,而是事物之间的关系了。

很多人认为这样的是“音MAD”

时间经过发现无法二元构成后,观念变为了这样的是“音MAD”

但实际上,可能这个才是“音MAD”

或者说,这正是让我们在某些瞬间感觉到“这太音MAD了”以及音MAD本身具有的乐趣的关键点。音MAD的乐趣核心可能实际上并不在于音频或视频本身,而是在于它们之间的关系。甚至和音频与视频本体无关。 音mad所代表的,其实是一种音频和视频可以不分彼此的可能性。重要的不是本体,重要的是关系,重要的不是点,重要的是事物之间的线。而这种关系存在着一种分寸感,把握的好,则会让人感觉有力、有趣、精妙。

同属操作音和视的制作形式,某种意义上,音MAD在这条“探索关系”的尺度上走得最远。仔细想想,旅拍视频中也常常使用大量的音效来强化影像,但这些视频并不总是很有趣。原因可能在于,这些音效只是为了强调视频的剪辑,而没有真正让音频和视频产生相互吸引的效果。而且,这些视频中使用的音乐往往也没有特别的内容,通常只是作为影像的背景音存在。

从这个基础结论出发,我们再继续的扩展。

两个人对骂,在这种过程中产生了节奏感,这种感觉的内容时常出现在音MAD的视频中。提炼这个核心,就是【两种事物相互作用并产生节奏感】的过程是会发生在音MAD之中的。这意味着一个事件、一种情境、一幕场景,能够持续地形成音乐或节奏的感觉。这不仅仅涉及声音的内容,也包含了我们用眼睛看到的视觉内容,是共通的。我们可以说,这种制作方式带有一种【一切朴素偶然,却通过人为调理让观众产生了逻辑判断】的特点。在创作这种作品时,基本上已经没有从音频还是视频出发的考虑了,而是总体的那个“音MAD”,遵从的,只是一种原始的节奏,或者说韵律。而这种感觉实际上与音频悦耳,视频好看无关。

和标准的MAD形式及其他混剪形式相比,我们在做的音MAD可能和“下雨的时候雨水一滴一滴落下,滴滴答答,自己随着雨水做些动作,跟着轻哼,协奏了起来”更接近一点(虽然例子有点奇怪复杂,不过应该可以理解)。

这些想法也都是从【大多数音乐创作者不会为MV的演出特别制作音效或内容】这一点发展而来的。关于这一点,FFFanwen举了一个很好玩的例子:“日本的插画上色师,给那些漫画家的线稿上色,是要被编辑骂的,更别提改线稿了。究其原因在于,他们把画漫画这件事视为了不同的、分开的工作。”

能这么想,距离抓住本源就又近了一步,也是对现在共识所想的“音mad是一种联系,连接的艺术”的呼应。

 把“最终鬼畜蓝蓝路”形容为:【一个人的抽搐在逐渐形成音乐】

已经是很有质量和分量的描述。如此形容给没接触过此类作品的艺术家听,也完全可以让别人感受到价值,相当严肃。并且,“音MAD”这件事是可以脱离一种制作形式的限制,成为一种各个形式中的实验方法的。这样的话,我相信它也不愁被别人严肃以待,毕竟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很多,并且有很多人试图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。

那么,到了现在,确实会感觉那种表现关系的韵律的实验视频或MV,很有“音MAD感”,但貌似还不能完全称之为音MAD…还记得最开始吗,我们写了一个很重要的定语,也就是很多人认为的【音MAD主要是一种二次创作】。

这个说法可能有点同人,不过转换过来的话,其实就是:“我们使用的是现有的素材,我们需要材料才能制作音MAD”。也就是说,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情况下,我们都在音MAD之中使用着“既存媒体”,无论是利用声音,画面,文脉,情绪,还是内容。而这些既存媒体,是有自己的“噪音”存在的。也就是,在我们制造关系之前,他们本身就带有属性,有些属性可能对我们想表达的东西毫无帮助,甚至有“阻挠”。不过关于这种噪音我们先不谈,关键的是,我们不是在自己生造一个媒体,而是使用已经存在的媒体,这囊括了音mad的二次创作属性,却又能稍微超越二次创作这个词本身。

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二次创作没有太大的价值,更希望进行“原创创作”。然而,这种想法可以再深入探讨一下。大约两年前,我开始强烈地意识到,音MAD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体艺术形式,伴随着互联网的产生而诞生,与经典戏剧或电影所处的环境完全不同。音MAD的诞生、制作、传播,都是通过互联网行进的,而互联网有一大特征:拥有我们一生也阅读不完的信息,这些信息的广度和深度是巨大的…近些年来也出现了“信息节食”的概念,人们担心会被信息淹没…嗯,但我想讨论的不是这个,而是说,我们在互联网上其实有了大量偏向自己想象方向的资源存在,甚至很多真的冷门、刁钻的东西都是有的,也就是说——目前现存的材料已经完全足够支持我们创作了,我们甚至直接从它们出发,能做出更具有深度变化的作品。这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探索,力求站在已有的东西上追求新的发现(当然,这种探索必须深入,而非浅显的利用)。

更重要的是,在塑造关系时,使用现有素材往往比创造新素材更为有力且更具意义。因为我们已经熟悉这些素材背后的背景和含义。

请回想一下我之前提到的【音MAD对于塑造关系的本质】这一观点。所有这些内容相互关联,解释了我们为什么不断制作音MAD,并坚持选择从“二次创作”出发——背后有其深刻的成因和动机!

如果用雕塑来举例,有人新造了一种材料,捏成了一座钢铁工人的塑像,多半是不如直接用废弃的脚手架、钢筋板熔接电焊来的震撼!因为脚手架带有的那份”素材自带的属性“是强烈的和自己的表达相结合的。

《筑魂》黄建亿 广州美术学院雕塑专业毕业设计 用以致意钢铁工人的父亲
这么一想的话,音MAD确实也有一种雕塑的观念存在。雕塑家同样需要运用并理解材料,才能创作出精彩的作品,而很少有人本身还是材料学家,研制着新的大家没见过的东西来做雕塑(当然也是有的,并且值得鼓励,但不是一般人的惯性,而且即使是新材料的开发,往往也是为了与现有材料进行比较,而非从无到有地创造一切,这一切都不是无根的)。

换回音MAD来说,这也是为什么,”对素材的原创追求“在音MAD中是一件可放弃的,周遭的工作。过度追求原创素材,反而可能削弱作品的力量和其中关系的趣味,之前曾看到一些其他职业的人来尝试音MAD的手法为内容增色,但并不有趣…嗯,除了没理解这种关系,材料属性也是致因的一节。另外,我们看到的一些音MAD中的”一创手法运用/原创创作手法“,比如绘画或制作模型,其实更多的是在“补足”素材中的缺失,即为了完美契合作品中的关系性,而非创造全新的基础,生长一个新根基。

陶艺需要陶土,使用现成的陶土(有时也有特制的陶土)完全足够。我们只需要用它开始塑造形状即可。

接下来,终于和大家一起来到了这个新观念最为关键的一点!!它填补了这个观念中关于音MAD本源趣味的最后一环,让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音MAD如此有吸引力,并让人感到无限的可能性。

这个关键点在于——【即便素材、音乐、风格不是原创的,但关系性是可以原创的。】

这句话更新的地方是,“关系是可以创造的”,这是一种突破。我们在做音MAD的过程中也并不是在寻找有限的解或“正确答案”,创造力体现在这些关系之中…这种思维极大地拓宽了可能性和潜力!历来像“物派(mono-ha)”这样的组织和一些学派一直在探求事物之间的自然关系,以及人与事物的连结(即追求更为客观的探索)。假若驶离这些惯性…直接不找了,开造,确实是非常让人期待的(当然,寻找关系的方法也仍然存在和宝贵!只是我们还可以跳出有限的域,创造无限的可能!)。

之前其实有些人(大家应该也看到过),说:音MAD是在探索关系。某个素材和某个素材,某个素材和某个音乐结合,就会出现无敌的匹配——这样的说法。嗯,这是在牵红线!但其实,我们在牵红线,也可以牵蓝线,也可以把一排石头摆在两个东西中间,还可以什么都不放!

所以回到“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二次创作没有太大的价值,更希望进行‘原创创作’”这句话…我们在做的事情其实正是原创创作,只不过侧重点并不在材料本身!虽然很多注重同人属性的作品,制造关系的创作属性有所减弱,但这层乐趣依然存在。并且在现在的国内,越来越出现了去制作“自己作品”的趋势。

现在,让我们再补充一些上面为了便于理解没有第一时间指出的疏漏。

之前一直说的是“音”和“视”,但这否定了静止画和单纯只有音频的音MAD的存在。不过仔细一想,它们仍然很有可视或着说可以脑补的“画面感”。这是因为,没有画面的音mad,我们也能感觉到是有素材内容在和音乐交互的,也就是说,用来和音乐互动的是另一些声音(表层是素材的音频采样,但它们不只是声音,还有我们识别声音后感受到的声音所带来的上下文/历史/文脉,以及情绪在内的种种内容)。

这里的“音”和“视”其是为了指代方便,“音”是音MAD中形成的韵律-节奏,或着简单来说,你要结合的音乐;“视”是你要用来创造这个韵律或者从音乐出发重塑的感觉的内容,这些内容多半有视觉上的素材作为载体。

循序渐进至此,我们终于可以对这个新观念进行概括了,这也是最开始其实想直接单刀直入,写在最开头的声明提到的——

我们做音MAD时,是在【通过手段诠释了一段韵律-节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(这种关系是自己创造的)】并【大量使用既存媒体】。内容可以是但不限于电影、动画、游戏及知识、搞笑、内心的情绪、以及音乐本身!并且在这之上,内容和内容也可以碰撞产生关系,产生节奏,这种关系或严肃,或诙谐,在不同的维度中创造着崭新的体验,有的是曾经幻想过的异想天开,并执行下去产出的产物;有些则是随机碰撞带来的结果。

以及,如果加入其他的形式或者机制,或者为了把控内容,有时候会变成三条线互相拉扯,

比如

   电影(感)

音↗↖视

   游戏(机制)

音↗↖视

  变成四条的可能…?也许有 总之会变得十分精彩

现在解决了“XXXX”的定语部分,最后回到开头所提到的“YYYY”上,如果音MAD不是一种创作形式的话,还能是什么呢?其实上面也有说过,它还可以是做其他类型东西的“实验方法”。不过我觉得讨论音MAD还要加上它的文化属性…!刚才只是从本源的结合乐趣上来说,但这只是一种创作属性。 音MAD仍然是一个还在变化的形式,除了创作属性之外也有很丰富的同人属性,文化属性,娱乐属性…这些都没有在文章中提及,毕竟这只是一种角度的观念。关于文化属性,或许可以去看看音MAD文化论…总之,可以说大家制作音MAD的目的,动机,做出什么样的作品都是不一样的,音MAD更像是一个“集合”。这也是我另一个角度的想法…不过算是无谓的补充吧,不做引申,因为单纯说是“集合”没有营养。只是还是要记得,时至今日,很多人做的“音MAD”仍然还是不同的东西,只是它们都被收纳,都叫做音MAD而已——不过,刚才花了大部分篇幅所解释的创造关系还是不会变的,抛去所有东西,这都是音MAD的乐趣来源,关于能总结出这点,我很开心!

剩下的是一些自己的感想,嗯,遥想早期那些很本格的作品,以包括OTOMAD TRIBUTE里所选的很“音MAD”的“音MAD”作品…还是大家觉得很有品味的结合,包括有些动漫台词作品、YTPMV,真是都有这种感觉啊,很美。

还有除了创造关系这点,其实很重要的是解释了“使用既存媒体是一种潜意识的惯性”,因为用有噪音和内在属性的素材塑造的关系是更可靠的。记得之前一直在探索消除音MAD的“二创”属性,但碰了壁(深圳东其实就是这么想的),现在变成了这样的解释,更加科学牢靠,也消解了很多顾虑。

另外不得不提的是,这只是一个观念,一个观察音MAD这种形式的视角,并不具备定义性,使劲使劲的找会发现,也不是充分必要的…但假如能从这里出发开始思考,一切都是未知领域…很多以前思维惯性根本不会去做的事情,现在都可以尝试了,并且,去审视以前的经典作品,能多出一个新的乐趣点,并发现他们很多都在这上做的非常出彩,甚至“变态”…内容有好几层,具备不同节奏和结构的拉扯!

这篇之后我还会写一篇新文章,部分基于这个观念,是偏向应用的,大概是在说“音MAD中素材自带的东西和自己制作的东西的平衡调节”这回事,应该也挺好看的,不过在这就不赘述了,总之,谢谢你的观看!能来一点启发和不一样的视角也好,一切都会是崭新的!

不过反过来说,如果真的是纯粹的原创的东西作为素材,如果有把其材料化并把握属性的能力,加之去让其与另一个东西产生关系的手段…也真的很音MAD了,我说的这些都不是绝对的!

1人评论了“一种对待音MAD的新观念:创造关系”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PHP Code Snippets Powered By : XYZScripts.com
滚动至顶部